1.jpg

  眼前出現的是一只康熙六字雙行青花楷書款黃地五彩天球瓶,堂堂出眾之貌,直令人不敢生出一絲兒“小”看的想法。

  通體被杏黃的釉彩柔和勻致地包裹著,即使是瓶頸的內部和落款的瓶底部位都沒有遺漏,只在修削手法十分到位的底足顯露出堅實的瓷胎面貌。有恃無恐地給後來的鑑賞者留下一個重要的研判依據。

  整體瓶高54公分,頸長20公分,腹圍118公分,頸圍最細處32公分,口圍42公分,口徑13.4公分,底徑18.5公分,總重量為8.6公斤。瓶頸粗細長短適中,巧手慧心的匠人設計了一個略向外撇的瓶口,立刻使得該瓶瓶頸由單調平直轉化出一種既有開展又有收束的變化之美。似有若無的瓶肩和圓鼓鼓的球狀瓶腹順勢連成一體,營造出一個圓滿漂亮而不笨重的模樣。品相顯得端莊、大度又大氣,一望即知絕非一件等閒器物。

  除了望之使人肅然起敬的黃地色澤使這個天球瓶顯得很不一般之外,碩大瓶身上的工藝和內容更具備“驚人”的能量,飽含震懾人心的威力。

  清朝康、雍、乾三代天球瓶造型瓷器不少見,但當一個人親眼目睹和親手搬舉這個如此大型製作瓷器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哇”聲連連。等到發現敷施的底釉是代表皇室的“杏黃”顏色的時候,腦海中立刻閃出“宮廷用器”、“皇家御用”的念頭。再等到看見器表是以繽紛“五彩”繪飾而成許多華麗、生猛、矯健的五爪彩龍、千變萬化的雲朵、洶湧起伏的海水江厓、豐富古典的邊飾圖案的時候,只能用“歎為觀止”四個字來形容了!

  天球瓶瓶頸上方和瓶體下方分別出現一組構圖一致、層次繁複多樣又美麗的邊飾。上下兩套紋飾以「包夾」方式留出了一片黃地和兩個“開光”界面,並在這個刻意營造出的範圍中彩繪了十二條五爪彩龍。這個比一般熟知代表皇室的“九龍”多出“三龍”的數字保證會讓觀賞者生出質疑,我且把這個問題留給專家去解答吧!   

  只見兩條身上似乎閃著點點金光的紅腹綠背鰭、張牙舞爪、雙目圓睜、耀武揚威的巨龍,威風凜凜地以一張“正面”入鏡的龍顏與我們對視著。四平八穩端坐在洶湧起伏的海水江厓“開光”畫面的中央,神勇之狀畢現。“開光”處外圈被精描細繪的如意紋飾團團圍住,“開光”設計使整體畫面有了“主”與“輔”之分。其餘十條龍中的兩隻遊竄到瓶頸的位置,一條綠色,一條粉紫色,游行動作十分靈巧活潑。剩下的八條佔據了“正面”巨龍地盤以外的天空,在千變萬化的美麗雲朵間穿梭行遊,身手矯健地追逐著紅色跳躍的燄火和燒得通紅的火球。三條身著華麗鮮艷的紅色禮服,三條身著典雅莊重的藍色禮服。另外兩條中的一隻穿著綠袍,一隻穿著粉紫袍。個個氣宇軒昂而且難掩一股尊貴之氣。   

2.jpg

  其次想針對天球瓶身著的彩衣質地予以著墨。凝神細審瓶上的繽紛五彩,明明白白不是有釉層保護的「釉下彩」製作手法,敷施的是容易剝落的“釉上彩”釉。然而瓷瓶上的點染工藝超乎完美,一種“TOO GOOD TO BE TRUE”的擔心,讓我忍不住窮盡一切目力去做初步的「目測」,再藉助放大鏡每一平方公分、每一平方公分地去做比較接近無情的科學「檢測」。結果發現瓷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上世紀二十至五十年代利用網點印刷技術燒製而成的陶瓷作品。   

  心情一下子如墜萬丈深淵般低落,整個事件根本就是個人眼力失準下釀成的嚴重失誤。花了冤枉錢不說,評鑑信心大受打擊。要是我此刻仍嘴硬強言自己不懊惱了,肯定沒人會相信!忍不住再把目光回落到瓷瓶身上,誤以為是“康熙五彩”的漂亮彩繪霎時失去了美麗神彩,變得不討喜愛了。藝術作品和工業產品動人的能量相去真遠啊!原先神魂沉浸在它經歷了三百多年歲月的洗禮,依舊無殘無毀,光鮮亮麗又古韻盎然的謳歌中,那知真相大白後竟是一個失魂又落魄的苦痛局面。「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地擁有一件“康熙五彩”瓷瓶的美夢算是覺醒了。   

  美夢破碎的確很傷心,但精進的科學技藝不得不教我佩服。從這一個稱得上「精緻」的工業產品身上,我知道了如何去區別人為創作和機器生產的“規整一致”性,其間的差異其實十分明顯。上蒼賦予我們的靈魂之窗機能是精妙得無以倫比的,正常情況下「失真誤判」率很低;但當一個人“心盲”在先,必定難逃“眼盲”。   

  “虛心”檢討之後,把「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當成信條,這個瓷瓶於是變成一個上好教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的心境霎時又明亮了起來,本來打算「密而不宣」收藏起來的物件,現在可是大模大樣地在家中顯眼的地方亮著相,等待機會成為人們的焦點,屆時我就可以來一段「大義滅親」式的慷慨激昂演講,力行我矢志不移的「傳道、授業、解惑」使命了。   

  在藝術的長河中,一件件傑出藝術品的際遇有可能如同昔日王謝堂前燕,因著某種機緣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也有可能是尋常百姓家的麻雀飛進深宅大院去當鳳凰了。不管它們是託身在皇宮豪宅或是在普通民居,我覺得對藝術品而言都只能稱為是一個個暫時卻美麗的停留。我的天球大瓶不是一件傑出的藝術品,卻是一件傑出的工藝品,同屬「傑出」作品,自有其可取可愛之處,我要努力發掘它的美好,回報這段由喜轉悲又由悲轉喜的情緣。緣生之後終有緣滅的一天,如此說來,這又是一個「暫時卻美麗的停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