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光先是被它身上的顏色吸引。這個入眼的顏色十分複雜;但又十分奇特少見。基本上不能算是一種顏色;但是又像是一種顏色。我知道我的這種說法很有相互矛盾之處;但那的確是我的第一個印象和第一個想法。

於是我仔細思索著:想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某種實物的色彩來予以詮釋。結果認為中國江南溪河裏鱔魚身上獨特的色彩差可比擬!說黃不黃,說綠不綠;綠中有黃,黃中又帶綠似的。其實是黃,但又黃得不甘脆;說它是綠,又綠得不爽朗。那曉得這樣不甘脆的黃,遇上了那樣不爽朗的綠,居然生出了一般色版中無法找到的色調。意外地成就了一種令人拍案叫「絕」、擊股稱「妙」的「絕妙好色」。

其中還有斑斑點點的小黃色點在發亮。發亮的黃點比銀河中的星星還多、還密。那知就因為這樣的多和密,才能形成一道豐富的色彩宴饗。讓人們的視覺為之忙碌、貪歡起來。達到令人凝眸、目不轉睛的地步。

尤其是當我們保持點距離,予以遠觀的時候。魚子紋的小紋片佈滿瓶子全身,像一張灰黑色的細網,網住了無數的金黃色小魚。小小魚兒在網中跳動掙扎,卻始終衝不出網罟的桎梏。牠們奮鬥不懈,頑強抵抗,不肯束手就擒似的。愈盯著牠們看,眼光愈是離不開它。好像著了魔,中了蠱。

顏色已經如此誘人了!造型理當也有出眾之處。強迫自己把目光從顏色幻境中移出。轉而去看這個瓶子的長相。想不到心和眼又受到一次不小的震撼!「好美」、「好有味道」的讚語不禁脫口而出。但若要考問我瓶型的名稱可就難倒我了!雖然我曾經在博物館中向朋友炫耀過我在瓶型認知上的實力。這一次算是踢到鐵板了!

爾後的日子裏,每當我想對這個物件做深入探討的時候,就有一個「那壺不開提那壺」的討厭鬼,露著一張寫著「百思不解」的笑臉,想要得到我對這麼一個他認為怪模怪樣、顏色又很像嬰兒便色的瓶子感到有興趣的答案。無奈此刻的我還處在尋尋覓覓找答案的階段,只得隱忍不怒,也暫時不發一語;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他會佩服我的。

這個瓷瓶憑著簡單大方、光素無華的品相先聲奪人。予人大器大度之外,還明白宣示著出身的與眾不同。全高十七公分。身九頸八,兩段接合。長頸、溜肩、收腹、底略外撇。線條優美順暢又有變化。

接痕可見,然無礙觀瞻。秞面光潔透亮清澈,有玻璃光且光可鑑人。釉層均勻,厚薄一致,恰到好處。沒有釉薄露胎、釉厚凝滯之病。可見製作十分嚴謹用心。創作者兢兢業業、臨淵履冰之狀,在我們欣賞它的時候,彷彿可以從中明確感受到他專心製作時沈重急促的呼吸和氣血奔流的脈動。

就釉色和釉上紋飾來談,它應是一件仿汝或是仿哥的顏色釉瓷瓶。顏色釉瓷在我國的瓷器發展史上有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在凊朝康熙年間的官窯器便是以顏色釉為重。其中以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四種結晶釉色最好。書上說目前在傳世品中,還難于確認其實物。但我手中的這只怪色瓶看起來真有鱔魚黃的色感或是十分吻合黃斑點的寫照喔!

希望有興趣的人一起來幫我察它的「顏」、觀它的「色」!除了可以替我解惑、消氣之外,從此也可以讓它的身份證上的顏色欄不再空白。排除掉害它「妾身不明」的一部分障礙。如果它是有知覺的,相信必將以「還君明珠淚雙垂」的方式來予以回報你的知遇。

茫茫書海中,好不容易找到了以上有點相關的資料。心想:如果瓶底的落款是「大清康熙年製」,而不是「大凊雍正年製」六字楷書墨書款,那麼線索就契合多了。偏偏天不從人願。但是十分少見的墨書款又帶給我希望,因為它說不定是一個想不到的有力斷代依據。

再說康、雍兩朝有著密切的承繼關係啊!這層關係不僅僅只是涉及血統、皇位而已。由於康熙在位六十年,國富民強。在很多方面都為後代大清基業奠下非常堅實的基礎。往後「蕭規曹隨」的機率頗高。雍正皇帝是緊接其後的傳人,深受其影響是必然的道理!

康熙酷愛顏色釉瓷,既仿也創,為顏色釉瓷寫下輝煌的一頁。所以雍正朝的顏色釉也繼康熙之後,以仿官、哥、汝、鈞為著。但在器型方面除了雍正初年之外,基本上擯棄了康熙朝盛行的幾種特殊式樣。根據這個有點交疊的訊息,令我振奮了起來!我努力地翻找凊代瓷器造型資料。結果在馮先銘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陶瓷」一書中的第六百十三頁,發現了被命名為「康熙搖鈴尊」的瓶型。幾番審視,但覺書上畫出來的樣子簡直就是照著我手上的瓷瓶依樣畫葫蘆畫出來的嘛!

想不到被討厭鬼譏為「怪模怪樣」的瓶型,竟然是登錄在冊的名角兒。不解的是:名稱既為「康熙搖鈴尊」,為何落「雍正」款呢?推想可能是在雍正即位之初,對於這個康熙朝盛行的器型刻意予以仿製。一來表示對父皇時代創作的欣賞和喜愛。二來也有藉著傑出的成功仿製,宣示傳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圖吧!

除了有如此大膽推測之外,我還認為康熙搖鈴尊的創製靈感來自藏傳佛教的佛塔,因為它有藏教佛塔的身影。創製者擔心因此會惹來對佛塔褻瀆不敬之責,而此中玄機又不宜透露。遂想到以巧立名目來瞞天過海;但堅持名稱不能和藏傳佛教不發生一點兒關係。

左思右想,左看右瞧,總算發現瓶子長得也.像一只長柄的鈴噹;而鈴噹是藏教重要的禮器之一。在薩滿教祭祀典禮之中,搖鈴祈褔、驅魔是常見的儀式。如此說來,以「搖鈴」之名名之,既是寫實又有移情寄意的功能。同時使得帶有宗教意識色彩的物品,能不著痕跡地走進人們生活之中。

宗教生活化,得以深植民心。也是一種上乘的政治統冶攏絡手段啊!上有所好,下必從焉!因此在康熙在位的時候,可能人人視此瓶型為藏塔的化身,家家爭置。搶購成風,盛行一時便是預料中的事情了。這算是我又一次「天馬行空」思維力飛馳的成果。

現實生活總是缺少激情和變化,沈重的責任和難以紓緩的壓力常常令人透不過氣。我們應該學習把握在責任完成,壓力消失的片刻,丟掉有色眼鏡,乘著「想像」的翅膀.,去訪山見水、狩物獵喜。享受「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性靈之滌;不忮不求地去觀看事事物物。

万事万物屆時也會袒裎以對。讓我們經由「一覽無遺」的便利.,不致「霧裏看花」失真誤判,惹出是非,不得安寧。滿懷愛心地去對待萬物,會使我們發現生命的光和熱無處不有,無處不在。

放「心」於人海和物海之中,如縱一葉不繫之舟於湖海,自任遊盪,可能回報給我們的是一種「人所未見」獨家大發現的喜悅。人生若如此,何憂之有?何樂不有?我已是其中的受益者。幸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