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位能書善畫又好學的文人而言,生活中偶而能有「一榻清風書葉舞,半窗明月墨花香」的享受是一件喜上眉梢的美事、雅事;但若淪為某一段生活中必然的模式,得夜夜“上窮碧落下黃泉”般地挑燈苦讀,其時雖然書葉在指間飛舞,墨香撲鼻,卻因為來自四面八方無形的壓力深深影響了閱讀情緒。心情既是沈重又是擔憂,身邊的凊風和明月也只能陪著嘆息。個中的無奈和清苦便不是人人皆能甘之如飴。但生於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八)端午的唐英,算是其中的一個特例。他在近三十年的督陶生涯中,寫下了一段傳奇人生。

  「一榻清風書葉舞,半窗明月墨花香」這兩句詩出現在一件擺設性大於實用性的黃銅製造的筆筒身上;並且以鐫刻方式落下「唐英書」三字楷書款。因此我大膽認為這是一件和唐英有密切關係的文物。唐英是我國陶瓷史上一位有理論、有著作傳世的陶瓷大師。雍正、乾隆年間,「唐窯」之名因為唐英全心全力的投入約三十年之久而聲名鼎盛。

  事實上,唐英在意外奉命督陶之前,他對陶務事宜一無所知。因此他對皇上如此這般的「知人」、「善任」和「錯愛」百思不解。礙於天威,別無選擇,只有領旨前往。硬著頭皮去面對心感荒謬又未知的一切。

  從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十月上任,一直到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逝世。其中只有兩年的工作和陶務無關。督陶其間,他由一位十足的治陶「門外漢」,懷著戒慎恐懼之心,迎戰君王無止無盡、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種種合理及不合理要求。

  唐英拿出「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博覽治陶的書籍;關起大門,謝絕交遊,聚精會神,苦心竭力,甚至與工匠同食同息,不恥下問了三年。從而對瓷土、釉料、坯胎、窯火生剋變化的道理,均能了然於心。

  緊跟著便是懷著無比的雄心壯志,向治陶的新技術、新花樣挑戰。本著自信和大無畏的精神,成就了許多「空前」創舉。史冊均有詳細記載並稱唐英是凊代陶瓷工藝史上集大成的一位督陶官。他並於雍正十三年完成「陶務略敘」及「陶成紀事碑記」兩本治陶的關鍵著作。使中國陶瓷工藝益臻妙境。

  詩云:「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相信當唐英回顧自己的督陶生涯時,極企拋卻孤立無援時的無助和絕望記憶;只想記取自己曾經擁有的「驕傲」─銅鐵般堅強的意志、綠竹般的虛心和剛正不阿以及梅花般的不畏霜雪和愈冷愈開花的昂然鬥志。因為有它們一路伴隨,才克服了許多艱難險阻和創造了許多「空前」,終於迎來「喜上眉梢」的一天!

  唐英把他一生中比較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段歲月,巧妙地記錄在這個放在案頭的擺件身上。藉由“銅”製的一粗一細、一長一短、一大一小、相偎相依的兩根“竹”子與斜出的猷勁“梅”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強調三者之間不分彼此,關係密切,缺一不可。他把自己在督陶期間的心情和作為具象為銅、竹、梅、詩和畫,做為日後的回味和追尋。從這個筆筒身上,唐英看到了督陶期間的自己,我們看到了督陶期間的唐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